第(2/3)页 适应多地区作战,要有一个过程,沈阳军区和兰州军区具有共同的特点,是广袤平原作战和高原作战,平原和高原地形都相对比较平坦,在这种情况之下的跨越差异不是很大。而从北部到南部,从平原到山地跨越差异要大一些,对部队适应性提出的要求更高。比如北部军区的重型装甲机械化部队,拉到南部战区水网地带确实有问题,道路、交通都成了问题。但是并不能因为装备的限制,部队就不能远距离行动。 当然,我们第一步从具有相同特质的地形、作战任务和作战区域开始,完成这种跨越。今后还要完成其他跨越,即使完全不同特质的地形也要完成跨越,比如平原作战部队,进入丛林地区遂行军事行动。 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军队提出的要求,以便在未来应对多种安全威胁,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。“跨越-2009”是一个开端,之后要继续加强。 中国有一句古话,叫作“兵贵神速”,美军也有一句名言“在24小时之内运来一个营,比10天之后运来十个师更重要”。 今天世界各国的军队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,作战能力作为核心军事能力,有一个非常大的依托,就是投送能力。如果你在一个固定区域拥兵200万,在远离这个区域的地方发生了冲突,在2个月之内只机动了20万兵力到这个区域,那么实际有效兵力只是20万,不能机动到这个区域的部队,就不能发挥作用。 随着信息化的进程,军队装备日益更新,各种现代化的装备进入军队,军队提高机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。 我们以前的主要威胁是外敌入侵,在做分区防御的时候,各大战区划分开,做自己的独立战区防御,对机动能力的要求并不是那么高,只是在本战区之内机动,依靠铁路、公路输送基本能够完成。 这种跨越战区的大范围机动,带来的问题是,铁路、公路机动的速度毕竟有限,对空中投送能力要求就提出来了。 实际上,我们军队执行海外一些维和任务时,这个问题就已经提出来了。海外抢险救灾、人道主义援助,不仅仅依托公路机动、铁路机动,必须能够依托空中机动。这是提高军队机动能力,增强军队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参加“跨越-2009”演习的部队,在机动过程当中,部队官兵除了乘坐空军运输机以外,还征用了一部分民航客机和货机,这在我军演习历史上也是第一次。 军队在机动中,征用民航飞机是不可避免的。比如美军在伊拉克、海湾地区作战,遂行任务,重型装备都是用轮船运过去的;部队带着少部分轻武器和轻装,是通过空中的机动进行运输的,除了空军飞机,还有征用美国民航的飞机。 我军总体来看,空中运输能力相对薄弱,所以我们要征用一部分民航飞机完成空中机动。当然在未来作战时,民航机可以使用,但比例肯定受限,不能过高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