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5章 探讨(一)-《乱三国之吕布》
第(3/3)页
“平衡?”
赵云听见徐庶的话之后,
更加的疑惑了,
他实在是想不明白,
这什么平衡,与那和平之间,
又是有着怎样的联系。
徐庶转过头看到了赵云脸上的疑惑,
微微笑了笑,
拉着赵云在大营内溜达起来,
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。不用说远的,就是前些年的黄巾起义,你觉得根本原因在于什么?”
赵云张了张嘴巴,
半天却是没有说出口。
徐庶疑惑地看向了他,
这种浅显的问题,
赵云不可能答不上来,
不过看到了对方的脸色之后,
恍然明白了原因,
“那你说说,当初陈胜吴广起义的起义,是因为什么原因呢?”
果然,赵云听到徐庶的新问题之后,
脸色舒缓了许多,
赵云自小深受忠君爱国的思想影响,
虽然由于吕布的刻意影响,
使得他这一世不似吕布所在的前世那般,
对汉王朝忠心不二,
但至少,从心理上,
还是对于大汉王朝存在着诸多的敬畏,
因此,徐庶让他评论黄巾起义,
他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,
毕竟,黄巾起义的原因,
所有人都知道,
那本就是朝廷被积弱,
同时不思整治朝纲,
当权者只是贪图享乐,
使得普通百姓们民不聊生,
这才逼迫那些百姓们踏上造反的道路,
至于许多人所鼓吹,
说黄巾起义是张角兄弟等人蛊惑人心所致,
那纯粹是朝廷的推脱之言,
但凡有点脑子的人,
都能够分辨得出来。
“秦二世暴虐,穷奢极欲,百姓民不聊生,这才使得陈胜吴广等人起义造反。”
徐庶点了点头说道:
“自古乱亡之祸,不起于四夷,而起于小民。秦之强盛,兼并六国,卒之扰乱天下者,非六国也,乃陈胜、吴广一二小民也。”
顿了顿,他接着补充道:
“民者,家国之基石也。官者,国家之柱石也。二者皆不可抛,但相对而言,民,永远处于下位,往往是被欺压和牺牲的一方。但是这也有一个限度,一旦超过了限度,将民众压迫得超出了承受的极限,那么民众定然会起义造反。这,就是平衡失态。”
听完了徐庶的解说,
赵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,
虽然还不是很清晰,
但至少明白了一个大概的意思。
“战争,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平衡。只不过,这时候对立的双方就不再是官员与民众,而是诸侯与诸侯,乃至国家与国家。当双方或者多方失去了平衡之后,必然会有一方跳出来挑起战争,或是为了扩张增加自身的利益,或是为了反抗压迫谋求生存,理由不一而足,但是目的却殊途同归,就是需要建立新的平衡。这样说,你能够明白吗?”
赵云侧过头沉思了半晌,
而后再次点了点头。
徐庶这才接着说了下去,
“如今中原战事虽然混乱,但是大体已经趋向于平和。就如同此刻的天空一般,虽然还有些许星散的云彩,但是总体来说,已经是万里无云的好天气了。”
赵云隐约之间明白了一些事情,
他试探着开口询问道:
“所以,先生的意思是,我们应该趁这个机会,为主公扫清一些边角的障碍,尽快让整个中原也变得‘万里无云’?”
徐庶微笑着点了点头,
毫不吝啬地夸奖道:
“不愧是智勇双全的赵子龙,一点就透!”
赵云的俊脸微微涨红了一丝,
连忙搔着头说道:
“可是,先生方才所说平衡,那我并州一旦扫清所有障碍,这难道也算是一种平衡了吗?”
“这是自然,当一方没有敌手的时候,岂不是从大环境来说,也算是达到了平衡?”
“哦,原来如此。”
赵云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。
“不过……”
然而徐庶接下来的这个转折,
却让赵云舒展开的眉头再次皱紧了起来。
“方才所说的这些事情,所说的仅仅是中原而已。”
赵云皱起眉头看向了徐庶,
一时之间有些没有反应过来,
“难不成除了中原之外,还有……”
话语才说到了一半,
赵云却自行闭上了嘴巴,
他猛然间想到了,
在这个世界之上,
除了中原之外,
还有着无数的国家,
原先,他也仅仅知道草原以及西域诸国而已,
不过自从跟随了吕布之后,
他听吕布说过许多新奇的逸闻趣事,
也知道,中原相对于整个世界来说,
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,
并且,近几年更是亲自接触到了如倭国这样的其他国家,
方才话说到了一半,
便想起来了这些国家,
也因此隐约明白了徐庶的言外之意。
“所以,先生你想说的是,我们如今所做的这些事情,是为了能够应对接下来针对那些中原之外势力的战事?”
第(3/3)页